“10千伏南口线已成功搭接引线!”近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开展了一次不同寻常的电力作业,由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擎天”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作业,有效杜绝高空坠落和意外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助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
科技项目不断涌现,创新成果迭代升级,核心专利持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擎天”机器人只是广东电网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电网始终紧贴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需求实际,注重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解决事关能源领域高水平发展的问题,全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如何顺利将电能传输到千家万户,电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电力行业普遍的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采用的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不能回收再使用,退役电缆绝缘部分的处理采用焚烧或者填埋,不利于降碳减排。”广东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输电所余欣说。
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广东电网便在电缆上“下功夫”。“我们选用的聚丙烯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与传统的聚乙烯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电气性能相当,但是聚丙烯电缆的制造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我们尝试用聚丙烯作为绝缘材料制造电缆。”余欣介绍道。然而聚丙烯材料也存在硬度大、不耐低温等问题,因此项目团队花了一年的时间,对材料来“升级改造”。
升级改造之后的聚丙烯电缆,在保持优良电气性能、热稳定性能的基础上,机械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满足电缆制造和敷设安装要求。电缆退役之后还可以将绝缘部分熔融加工为别的产品,比如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缆、管材等,具备低碳环保和技术经济优势,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环保电缆。
目前世界首条110千伏接枝聚丙烯绝缘环保电缆已研制成功,项目团队正在持续开展更高电压等级、更多绝缘材料类型的环保电缆研制,后续也将大范围的应用在电网中。
“十三五”以来,广东电网高质量完成了包括超导直流限流器的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交直流混合的分布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关键技术等在内的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取得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
输电线路线行保护区内的树木在生长到一定高度时,会造成对地短路的危险,如不及时砍伐或修剪,将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如果这些树木要通过人员爬树或使用吊车进行人力修剪的话,耗时长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可能存在人身作业风险。”广东东莞供电局运维人员说。
广东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大炮”应运而生。“最开始我是想改变传统清除飘挂物的方式,从而开始了自己的研发之路。从最初的概念机到现在的激光大炮,它经历了5代研发、10次升级。”激光大炮负责人蔡晓峰说。第五代“激光大炮”射程高达300米,清障效率比第四代提升了一倍,清理直径5厘米至20厘米树障仅用5分钟至20分钟。
相较第一代“激光大炮”,第五代在轻量化和便携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升级,整机设备的所有部件放在一个35升大的拉杆箱里就可以提着去作业,适用于各类复杂的作业环境,无论是崎岖的山路还是梯田、铁路,都可以轻松作业。
近年来,广东电网搭建职工创新数字化平台,一线员工瞄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技术”痛点不断攻关,创新成果层出不穷,近三年累计产出职工创新成果4570项。
日常生活中如遇突发情况,电力人需要及时调用应急发电车来保障稳定供电。“由于接入的配电房结构各异、作业空间小且流程复杂,所以应急发电车要想为用户更好的提供电能,要先根据现场的真实的情况进行改造,之后才能送电,这期间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广东东莞西北区供电局生产计划部副经理何胤介绍道。
为此,广东东莞供电局牵头研制了一套0.4千伏应急保供快速接入成套装备,将应急发电车的接入时间缩短至10分钟左右。“可以把这套装备理解为一个可便携式的通用插座,即装即用,有了这个插座,我们的应急发电车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入不同结构的配电柜。”
0.4千伏应急保供快速接入成套装备研发后在局部地区开始了小规模的应用孵化,从而检验其安全性、可靠性等功能。相比市面同种类型的产品,0.4千伏应急保供电快速接入成套装备具有小型化、成本低、接入快、多场景适应等突出优点,最终实现了全国范围的批量化推广应用。截至目前,该装备累计销量突破3000套,销售额超1300余万元。
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推广,广东电网构建了创新成果的完整链条,成功孵化培育一批重点领域核心拳头产品。近五年来,累计完成1221项成果的转化及48项成果产品化孵化,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14.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