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上海全力推进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纪实
来源:fun88备用 发布时间:2023-10-05 22:04:33架空线是指架设在城市道路上空进行电力或信息传输的线缆,道路立杆则为支撑架空线等各类设施设备的杆件。曾经,空中线缆交错、地上立杆林立、街道箱体遍布被视为一座城市工业化、信息化的标志。据统计,至2018年年初,上海市内环内总长897公里的道路上,有71%存在架空线,中心城区各类道路立杆总量达到100万根,每个路口平均立杆23根。
随着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杂乱无序的架空线及立杆慢慢的变成为严重影响城市安全和景观的因素之一。线、杆随意设置,重复建设,各自为政,在挤占城市有限空间资源的同时,导致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发现难、确权难、处置难,影响上海城市运行安全。全市每年架空线松散坠落、立杆倒伏等类型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经常引发市民投诉。
以精细化为导向,以“绣花功”绘底色,上海于2018年年初全面启动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市重要区域、内环内主次干道以及内外环线公里的整治任务,拔除各类立杆3万余根,平均减杆率60%,进博会现场周边、人民广场等多处重点区域基本实现架空线全部入地。今年,上海克服疫情、多雨等坏因影响,目前已开工141公里,确保今年年底超额完成100公里的整治任务。
上海对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格外的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批示,分管副市长定期推进,各区负责人深入一线,最大限度统筹本区资源,格外的重视核心问题的推进落实,合力解决电站选址难、排管敷设难、合杆基础落地难、夜间施工有效时间短等问题。党政合力、市区合力、政企合力进一步凸显,变“多头管理”为“多方参与”,推动各项工作从重效率到重效能、从重数量到重品质转变。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巡视员江小龙表示,上海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得益于多项创新。
推进机制创新。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的上海市管线和杆箱整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指挥部),各区也成立了推进机构,市区两级指挥部从各部门、各单位抽调专业人才,实体化运作,统筹推进整治工作。该组织架构在工作协调和统筹推进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市指挥部着力解决了各区、各单位普遍反映的难点问题,形成了指导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办法;区指挥部在具体推进中统筹电力、信息、合杆等参建单位,统筹街道、国企等资源,在电站建设、管线搬迁、交通协调、统筹施工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工作理念创新。2019年,上海进一步深化“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理念,着重强调功能与品质并重、安全与舒适并重、形态与环境协调,提出街道全要素提升的理念。根据《上海市市政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全要素技术规定》,规范城市地下、地面、地上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功能和景观提升要求。目前,全市所有架空线入地道路全部按照全要素提升的要求实施整治,确保实现“线清、杆合、箱隐、景美”的效果。
实施模式创新。建立“市级统筹、属地推进、部门协同、权属实施、社会参与”的推进模式,建立“一路一方案”制度。电力、信息、合杆、市政修复等单位分别编制分项方案,各区在分项方案的基础上编制整条道路的“一路一方案”,以“一路一方案”为抓手,统筹整条道路整治工作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同时,道路立杆由“自建、自管、自用”转变为“共建、共治、共享”,将综合杆设施(综合杆、综合设备箱、综合电源箱、综合管道)打造成可为各类设施设备提供搭载、供电、控制、布线等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
技术配套创新。结合5G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对综合杆、综合箱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功能集约化、结构模块化、接口标准化”。目前综合杆设施分别从基站天线搭载平台、传输管道、电力供应和设备机箱4个方面,为5G基站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基本实现了“拎包入住”。采用BIM技术,形成三维信息模型,项目管理成效显著。积极落实小型化设备应用,变电站在常规电站尺寸的基础上减小40%,电站建设采用和地铁站、垃圾箱房等公用设施合建方式,大幅度的提升了电站选址效率。试点新型地埋式光交箱,为各类箱体减量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试点开展预制装配式排管施工,缩短70%的施工时间,逐步降低了排管施工对道路交互与通行的影响,提高了排管建设效率。
文明施工创新。编制并印发了《上海市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文明施工标准》,明确“开挖一段、施工一段、修复一段、开放一段”分段式集中施工要求,加快道路修复,要求所有施工采用高围挡墙,并对标识要求、扬尘控制标准等进一步明确。建立文明施工巡查制度,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所有架空线入地施工道路进行专项巡查,对不合规情况做通报整改。
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设施管理处(燃气处)处长朱成宇介绍,全力推进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明显提升了上海电力供应、通信保障、管线安全、杆箱和城市家具的运行安全指数。在电力架空线入地整治过程中,对老旧设施同步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建设“钻石型”配电网络,形成以开关站为核心节点、双侧电源供电、双环式连接、开环运行、有自愈功能的电缆主干网,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协调性好等优点,有效扩大了城市供电容量。在信息架空线入地实施过程中,通信运营商逐步将中心城区范围内架空光缆转换为地下通信管道内的通信光纤网络,有效规避了架空线坠落造成的安全风险,提高了管理维护便捷度。同时,合杆整治将数量众多、尺寸多样、养护缺失的道路杆箱拆除,杆上设施由新建的高质量综合杆统一提供安全的搭载环境,提升了设施搭载的安全可靠性、运行稳定性和管理便捷性,行人通行更为便利,立杆倒伏风险显著降低。
城市环境品质大幅度的提高。上海各区以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为契机,消灭“空中蜘蛛网”、整合“地面杆件森林”、规范设置“街面城市家具”,结合街道全要素提升,全方面提高人行道车行道铺装、箱体设置位置、树穴盖板样式、护栏设置、路面划线、检查井等“路面系统”标准,不断净化城市天空、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迈上新台阶。上海以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作为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不断细化、量化管理对象,对所有入地新排管道实施管线跟测,跟测数据送至管理部门备案;逐渐完备管理制度,对存量架空线及立杆实施规范化标识制度;不停地改进革新管理模式,道路杆箱建设、管理和使用实现大转变;不断规范管理行为,将架空线入地文明施工纳入网格化巡查范围;逐渐完备法规标准,根据街道各类设施情况和提升要求,出台《上海市市政道路建设及整治工程全要素技术规定》。
防止飞线密集、立杆林立、箱体遍布、无序设置的乱象再次回潮,是上海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面临的常态考验。目前,《上海市城市道路架空线管理办法》已经出台,《上海市城市道路综合杆设施管理办法》即将发布,为后续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
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管理机制。在城市道路杆箱管理方面,上海出台道路综合杆设施技术标准,规范道路综合杆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行养护工作,统一综合杆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养护标准,保障综合杆的建设质量和建成后设施运行性能。《上海市城市道路综合杆设施管理办法》将明确综合杆设施的规划、建设、移交、运行养护、搭载服务等要求。同时,以综合杆设施建设和管理为抓手,建立“行业管理部门统筹建设需求、综合杆管理部门统筹设置位置”的联审模式,形成集约共享、简洁有序的道路杆箱环境。在城市家具管理方面,出台市政道路全要素管理办法,完善市政全要素“多元治理”机制,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的多元需求,避免以往因政府部门“多头管理”导致的各种“城市病”,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建立多渠道动态发现机制。将整治后道路各类设施纳入“一网统管”,建立设施管理数据库。充分的利用网格化发现渠道,网格巡查员对违规新设或者管理缺失、损坏严重的设施及时有效地发现。充分的利用市民监督渠道,市民可通过12345市民热线城建服务热线进行报修,然后转到权属单位做整改。充分的利用智能化感知设备的发现渠道,管理单位可通过大数据平台共享的视频监控信息,实现对新设违规设施、损坏设施行为的远程发现。
依托城管综合执法力量,惩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管理部门加强对整治完成道路的管理,依据相关行业管理要求,对新设设施及时进行判定,对违反法律法规设施,督促权属单位整改并处罚,对拒不改正的,按程序移交城管执法部门。
昆明市将继续按照“全现场、全覆盖”要求深入开展现场调研,会同各部门对道路进行逐条现场研究、现场分析,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背街小巷提升整治工作。
为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提档升级,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文明健康新风尚,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了垃圾分类倡议书,号召全区居民热情参加垃圾分类。
9月22日上午,在福建省泰宁县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中心,泰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公益诉讼工作站揭牌。
9月21日,全国绿色建材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并成立。
自2020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近期,《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阜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开始实施,法治力量慢慢的变成了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
海河之滨,绽放技能精彩——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代表团参赛侧记